“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产业发展正处于以更合理结构调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暨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通过一组数据揭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我国长丝织造行业织机规模达到94.1万台,同比增长 1.6%,其中喷水织机85.8万台,同比增长 0.4%,产能规模基本趋稳;2024年全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达到692亿米,同比增长9.7%,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5月14日,以“融合创新与未来发展”为主题的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暨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举办。会议对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工作及产业发展报告、关于吸纳会员的议案,进行了投票表决并审议通过。
此次会议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主办,绍兴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佩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支持。
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全体理事及骨干会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产业集群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化纤长丝面料生产与经营企业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破局与立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围
“2024 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行业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外贸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以“融合创新与未来发展”为题作三届五次理事会工作及产业发展报告,首先分析了2024年以来行业运行情况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他表示,长丝织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迈出坚实步伐,产业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2024年,协会围绕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优化服务,为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夯实根基;为产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注动能、塑优势;为行业向高质量跃升,筑牢标准之基;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激活人才引擎。现阶段,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科技、时尚、绿色、健康协同演进,成为行业发展新的质态。具体表现在产品全方位创新发展,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效果显著;先进管理理念赋能转型升级;全球发展战略纵深推进。
王加毅呼吁行业,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一方面要肯定当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我们有底气可以破局;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贸竞合,市场需求更迭。
“长丝织造企业是有核心竞争力的,我们要做的是灵活调整战略,采取多元化、创新性的应对措施。”王加毅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发力,积极应对内外挑战。一是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要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内外贸市场;要强化制度衔接与标准互认,消除内外贸技术壁垒;要推动绿色转型,满足内外贸可持续发展需求。二是融合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做好“三个创新”,即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激发发展活力。长丝织造产业需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以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形成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以人才兴助产业强。
“内需是关键,国际化是机遇,高端化、品牌化是必由之路,原创代表未来。”中国纺联副会长端小平概括了中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增长机会。端小平从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智能制造与智能穿戴、关键装备与技术、现代煤化工、绿色印染等方面梳理了纺织工业的科技发展成果,从循环再利用、生物基纤维、绿色印染等角度展示了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成果,并从产业安全和医疗卫生等方面表明了行业在健康领域的发展潜力。他指出,纤维材料的持续迭代升级,为长丝织物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端小平建议,当前,长丝织造企业应将“苦练内功、确保现金流稳健”放在首位,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把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作为投资的优先方向,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市场为企业把握全球市场机遇提供了重要选择,企业要坚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布局多元化市场。
为更好地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中美贸易战的深层逻辑,帮助企业明辨时势,积极应对挑战,浙江大学教授倪云虎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和现状,以及双方在竞争与合作间保持新型动态平衡关系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并为纺织行业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全新思路。
洪泽样本,绿色产业集群的崛起
近年来,洪泽聚焦纺织新材料,推动传统纺织产业加快向绿色、高端转型,成效显著。
“目前,洪泽国家再生纺织产业集群、纺织产业中式平台等正在加速推进,纤维新材料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纺织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之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委书记沈晓红介绍,近年来,洪泽紧扣国家战略和产业趋势,大力发展纤维新材料产业,集聚了台华、佩浦、三联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锦纶、涤纶、芳纶等多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生态圈日趋完善。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能启迪新思路,融入新智慧,为洪泽纺织产业发展精准把脉定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委副书记黄涛作纺织产业招商推介。他表示,当前,洪泽经济开发区正在实现从“制造基地”到“智造高地”的历史性转变。今后,开发区将通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强化全产业链项目招引、助推企业提档升级、深化各方资源对接等一系列措施,以全要素保障为基础,全力打造“政策优、成本低、服务好、效率高”的营商环境,以“全程代办”服务大力推行智能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一企一策”,将洪泽建设为一个交通畅达、配套完备的“枢纽宝地”;一个链主集聚、生态完整的“产业高地”;一个政策精准、服务贴心的“投资福地”。
创新实践,技术、管理与生态的协同跃升
会上,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多位专家围绕战略规划、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通过再生技术突破、生产智能管控、功能性材料研发、AI质检系统等前沿实践案例,为纺织行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构筑核心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创新路径。
“战略规划是动态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的关键。其中战略定力、组织活力、技术驱动力、社会责任感是关键要素。”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MBA学术主任刘东胜以“落实企业战略规划助力长远发展”为题,结合案例进行了分享。他指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规划业务组合,建立科学的战略规划,通过集中化增长战略、一体化增长战略等来确定增长机会,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等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恒力集团纺织总管理机构总经理郭昱君介绍了恒力的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驱动之路。她表示,恒力通过持续的探索与创新,先后实施了整浆并幅宽技改、无边倍捻改造升级等一系列技改项目,并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完成了大数据联机联网等网络建设工程,实现了全流程数据化管控,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恒力还践行“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产污水处理举措、探索废气治理方案等,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
“DeepSeek引领产业进入‘开源+国产+推理+应用驱动AI+新阶段’。”绍兴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肖若发表示,在长丝织造领域,传统生产模式正面临效率瓶颈、成本高、品质波动等挑战。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已成为行业迈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命题。他从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中台、智能排产与设备物联管理、AI视觉质检革命三大维度解析AI技术对长丝织造的颠覆性革新。同时,他分享了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与纺织工业深度融合中的突破性成果,以及可落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浙江嘉华特种尼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俊超结合企业产品研发进行了分享。他指出,聚酰胺纤维不仅与时尚舒适、安全健康、资源环境等国计民生直接相关,而且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出口创汇有重要作用。作为全球绿色多功能锦纶丝及高档功能性面料领航者,公司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锦纶PRUTAC,具有更强韧、颜色更饱满、更柔软、更保形、更轻量等特性,市场应用空间巨大。今后,嘉华尼龙将以价值链赋能为引领,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开发力度,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江苏佩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志鹏介绍了佩浦集团“三步走”规划。通过物理法再生切片,形成“洗瓶-切片-纺丝”的再生聚酯全产业链;通过物理法熔体直纺长丝,实现从废旧瓶子到再生涤纶色丝(FixDye)全产业链生产。通过生物法再生(BioCulus),实现废纺闭环再生,将废弃资源转化为全新的产品,实现纺织品从旧衣到新衣的闭环循环生产,打造“纺织品到纺织品(T2T)”的再生模式,为实现全球碳中和贡献力量。
近年来,国内后整理技术取得较大进步,特别是高性能覆膜工艺有许多创新突破。吴江汉塔纺织整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林介绍了当前市面上常见的膜材料。他表示,近年来,公司针对pu膜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发,pu膜在织物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的综合优势,为功能性纺织品开发提供广阔空间,已成为高性能纺织品的理想选择。“未来,我们希望能把更好的材料,更好的技术带给行业客户,上下游联合供应链共同开发、共同合作。” 陈玉林说到。
浙江迈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礼银结合应用案例进行了分享。针对行业验布依赖人工、检验效率低、无生产在线检等痛点,他指出,公司自研的“沐光”引擎,作为行业首个工业质量AI垂直大模型,可实现来料检验、过程末端检、中检、成品检验等多场景应用,具有明显的提质增效和高检出率,泛化能力全球领先。其中,检出率达到95%以上,比人工高30%,客诉降低80%,质量管理过程可控、可信。
参观活动
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佩浦科技集团、复合材料产业基地、ovu洪泽生态经济示范园、台华新材、江苏三联新材料。